13/03/2024
【婆羅洲雨林之旅—飲食與文化】
--------2024活動資訊---------
◆主辦單位:SOW雨林學校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NatureEducationRainforest/ )
◆活動時間&地點:
★04.29 (一)~05.05 (日) 隆拉浪村+美里卑爾騷犀鳥自然保護區 (7天6夜)(3/15截止)
活動簡章: https://reurl.cc/Qe27a9
★06.09 (日)~06.16 (日) 蘭卑爾保護區+隆拉浪村 (8天7夜)
活動簡章: https://reurl.cc/M42Zz3
◆活動內容:雨林動植物生態觀察、原住民文化體驗
◆招收人數:4人成團,6 人滿員
◆活動講師:黃俊曄 (IG: 見主頁, FB: 本名, email: [email protected] )
◆活動費用:26000–37000元,各梯價格有所差異,詳情見簡章
(不含臺灣-馬來西亞來回機票)(費用包含雇用當地居民的各種工費、講師費)
★如需活動簡章,FB可直接點各梯下方,IG見主頁連結。
如要報名或了解更多可以私訊我~
--------------------------------------------------------------------------
想像一下自己住在深山裡面,當到了午餐時間,這時的你有什麼選擇?
在都市生活的我們享受著現代化與全球平面化的便利性,甚至不用出門,Uber eat或Foodpanda直接送到你家,但處在雨林深處的隆拉浪村 (Long lellang),與其相伴的只有森林,雖然在政府的補助與支持下,各村莊都開始種起稻米,但一年365天裡大部分要倚靠的還是森林。
森林裡擁有什麼?豐富多元的植物是原住民的首選,每一天不一定吃的到肉,但植物到處都有,因此在當地我們可以吃到軸櫚屬 (Licuala) 或香蕉的嫩莖、守宮木 (Sauropus androgynus) 的葉子,以及各類薑科植物的花部構造。另有一個植物我尚不確定他確切的分類,但當地居民叫他酸茄,我猜可能是臺灣所稱的毛刺茄 (Solanum cf. lasiocarpum),不論他是誰,那酸甜的口感給了吃慣重口味的我一些安慰。
除了這些原生種之外,在幾百年的歷史裡,外來種西谷椰子 (Metroxylon sagu) 製作而成的西谷米 (西米露的原料) 也成為當地重要的澱粉來源之一,雖然隨著文明的交流,木薯粉逐漸取代西谷粉,但他們偶爾仍會採取原生的西谷椰子 (Eugeissona insignis) 來做西谷米,將西谷米拌水弄成糊狀,之後煎成餅沾白糖吃,現在回想起來仍會流口水~><
而原產南美洲的木薯,如今也成為部落的傳統食物,他們通常將木薯葉子撕碎拌炒,在招待我們的村民Rosna料理之下變得非常美味。
至於有肉嗎?對當地居民而言,肉並非三餐必須,如有打獵或捕魚,桌上才有機會增加蛋白質;而對於前去旅遊的人而言,我們雨林學校的守則是盡可能不向村民要求提供肉食,這可能會導致因著我們的旅遊,加速他們獵殺野生動物的頻率。但不用擔心,偶爾還是會有些炸溪魚出現在桌上。
對於習慣現代飲食的我們,這真的是個很好的機會去反思我們吃的東西從何來?並去感謝我們現今所擁有的這一切!
#傳統飲食文化
#木薯 #樹薯 #西谷椰子 #守宮木
#馬來西亞
#婆羅洲
#砂勞越
#隆拉浪
#熱帶雨林 #生態講師
#生態旅遊 #雨林與人 #守護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