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1/2022
某日,在遊覽完近來因電影〈緣路山旮旯〉而變得炙手可熱的梅子林後,我們便折返回荔枝窩碼頭。途中看到了蛤塘村村口的一副門聯,上面寫著八個大字:「人間仙景,風光如畫」(圖2)。當時的我不以為意,可能是因為近年香港各式各樣的地方都會被媒體輪流推上互聯網的舞台,左一個「隱世」右一個「絕美」,空洞的讚美之詞與現實的情景從來只有衝突,而沒有重合。這樣的資訊人看多了,審美的心自然隨之麻木了。
沿著裊裊炊煙,我與同行友人登了一小段階級,來到了煙火的源頭——是個正在生火的灶頭,位於一個看似五臟俱全的士多,而士多位於一組走到了面前才能看見的建築群,上上下下,約有兩三排。一名熱情的、留著捲髮的中年女士走在我們面前,問我想要些甚麼,我看了看餐牌,只想要杯咸檸七。這裡有數張長枱,她把我們安頓在其中一張,另外的一張也坐了幾個人正在用膳,想來是她的親友吧。然後她跟我們說,在等候飲品的過程中要是覺得無聊,可以與這裡的貓狗嬉戲。我們怎麼可能會感到無聊呢?這裡有數隻大型犬,還有十數來隻貓咪,等候咸檸七的片刻只會是太短暫 (圖3,4,5)。
沒過多久,她便把飲品奉上。對於這裡多得異常的貓狗,好奇的我們自然向她問個究竟。她說,她與她姐姐和她們各自的丈夫都很嚮往貼近大自然的生活 (坐在隔離長桌的果然是她家人)——只有心思簡單的動物,只有自己珍重的人,只有自己能掌握的生活節奏。
說著說著,她領我們去看看她們自給自足的一切:有自己種植的冬瓜、木瓜、香蕉,還有自家醃製的咸檸檬 (圖6,7,8)。然後又領我們沿著士多外的階級上上下下地逐間去視察她們人手復建的房屋及宗祠,作為局外人的城市人,我們只能嘖嘖稱奇 (圖10)。
就這樣,她一直旁觀的姐姐也走過來,跟我們說起自己的故事 (圖9)。原來,她們原不是蛤塘村的原居民,她們各自的丈夫才是。機緣巧合地分別認識到自己丈夫後,她們也曾在外地住過一段時間,最終在十六年前,一家人回到了丈夫們童年時的家園——蛤塘村。據她們說,當時的蛤塘村已是荒廢多年,人迹罕至,但她們還是單靠一對手腳去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鄉,堅持到今時今日。我問:「建築和裝潢的材料都是你們自己抬回來嗎?」女士們回答我道:「可不是!那有這個錢再去聘請他人?」其後順道分享,她們平日買餸是先去沙頭角碼頭,再去中英街那邊。這種感覺真是奇妙,一個對自己而言難以觸及的地方,充當著他人日常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
以前我讀愚公移山的故事,只覺得是個比喻,沒有想過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會呈現在自己眼前。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些理想目標,但又總是會覺得它不設實際而一直拖延,甚至放棄,但其實正正是這些目標不設實際,才足以稱為夢想。面對這些夢想我們應何時開始?答案從來只有:「現在開始!」
吃著她們送贈的凍木瓜,由衷地覺得這個地方真的令人舒坦,就像是早上醒來時的床,冬天時洗澡的熱水。但我們始終是過客,逗留至最後一分鐘後,我們便道別這裡,急步返回荔枝窩碼頭去趕上回市區的尾班船。
(註:這篇絕對不是廣告的鱔稿,所有文字都只表明個人立場,由心而發。各位日後前往荔枝窩的益友都不妨去來蛤塘一趟。這裡甚至有收費住宿提供,考察當日亦看見有區外人入住。)
相關資料:
蛤塘發記士多 (電話:5104 7177;6503 8272)
#香港 #新界 #北區 #大埔區 #荔枝窩 #蛤塘
#蛤塘村 #馬料水 #旅遊 #本地遊 #深度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