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藻旅行社

  • Home
  • 共生藻旅行社

共生藻旅行社 台灣生態旅遊 接待亞太華人旅客
(21)

# 以友善互動和可持續的方式,促進 旅客 和 旅遊地區 彼此的良性交流。
# 收益回饋當地,促進 自然環境的保育、人文資產的傳承與新生。
# 提供旅客 享受豐富自然生態 和 參與當地生活文化 的深刻感動。
# 深度研究台灣旅遊資源,轉化成獨特的旅遊體驗產品。
# 協同亞太各地生態旅遊業者,建構可持續旅遊模式的社群網絡,影響產業現況。

13/09/2021
 # 共生藻 告別文相片攝於澎湖小島 東嶼坪, 位處海洋國家公園範圍, 日期在 9/5-7 之間, 這是手作步道的工作假期, 在曾經布滿菜宅的坪頂草原。 似乎是最好的告別方式了, 阿翔從這裡開啟旅遊業的生涯, 共生藻也在此宣告, 結束經營。...
13/09/2021

# 共生藻 告別文
相片攝於澎湖小島 東嶼坪, 位處海洋國家公園範圍, 日期在 9/5-7 之間, 這是手作步道的工作假期, 在曾經布滿菜宅的坪頂草原。
似乎是最好的告別方式了, 阿翔從這裡開啟旅遊業的生涯, 共生藻也在此宣告, 結束經營。
近年來一直在掙扎, 滿心想實踐生態旅遊與共益企業的理想, 換來的比較多是外部環境衝擊, 和偶爾襲上心頭的無奈與失落。
但宇宙自有安排。
一路上遇見的夥伴朋友和客戶, 造訪過的每一寸土地, 都是滋養。
所以無限感恩, 如今心緒平靜, 如清朗的海面。
太陽照樣升起, 在常與無常之間。共生藻似乎是一場愉快的禪修營, 祈願曾與它接觸過的人兒, 輕安喜悅。

11/06/2021

澎湖的北部海域, 擁有廣闊的珊瑚淺坪潮間帶, 其中一座美麗的小島礁, 稱為金嶼, 屬於赤崁村民的傳統領域之一。
金嶼島上的玄武岩柱狀解理, 有豎直、有水平、也有歪斜, 周邊潮間帶生機盎然, 也滿佈著不少石滬。
可惜珊瑚大量死亡, 礁石成為殘骸碎屑, 堆積在淺淺的海床, 讓生態的復原更加困難。
適逢夏季造訪, 燕鷗成群, 暮色宜人。來金嶼需要配合大潮時節, 步行單程約需一個小時。
島上還留著一個泥石砌成的燈座, 往昔應是扮演著燈塔的功能。
燈座的油不再燃燒了, 不知道我們是否失去了方向。

 #月全食攝於澎湖本島最東側海岸, 見證月昇與月食, 光影變幻。2021.05.26
08/06/2021

#月全食

攝於澎湖本島最東側海岸, 見證月昇與月食, 光影變幻。

2021.05.26

 #水泥業盛行之前的短暫產業 澎湖灰窯大多數台灣人, 無論居住何處, 對於混凝土建築都十分熟悉, 這種普遍可見的建築, 原料之一是水泥。台灣本土開採的水泥礦區, 以宜蘭花蓮的數量最多。而在1970年代之前, 房產建設與水泥開採尚未蓬勃發展,...
04/06/2021

#水泥業盛行之前的短暫產業 澎湖灰窯
大多數台灣人, 無論居住何處, 對於混凝土建築都十分熟悉, 這種普遍可見的建築, 原料之一是水泥。台灣本土開採的水泥礦區, 以宜蘭花蓮的數量最多。
而在1970年代之前, 房產建設與水泥開採尚未蓬勃發展, 澎湖本地有一種製造石灰的產業, 用途與水泥類似, 主要作為建築的黏著固定材料, 當時大量銷售至台灣本島。
燒製石灰的原料, 取自海岸邊堆積的珊瑚礁碎屑, 澎湖居民稱之為"砂砱"。燒製石灰的工廠, 便稱為灰窯了。
灰窯的生產過程中, 會揚起許多粉塵, 高溫燒製也需要混合不少煤炭, 免不了產生許多汙濁的空氣, 因此灰窯的經營利潤雖然豐厚, 卻也是辛苦錢。
社會變遷迅速, 在水泥產業興盛之後, 澎湖的灰窯, 很快就沒落下來。
仔細想一想, 無論是從海裡或是陸上岩層裡, 石灰的來源都有生物的貢獻, 我們不假思索地取用, 似乎少了一些感恩的態度, 和系統化的考慮。
生態價值觀, 是科學, 也是信仰。

 #人類也可以幫忙復育珊瑚生態台灣近海的珊瑚生態系, 數十年來由於各種人為因素, 退化十分嚴重, 眾所周知。而人為因素不盡然只有負面的可能, 也有機會成為復育的力量。在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 以及水域活動業者的共同合作下, 位於澎湖鎖港里的...
01/06/2021

#人類也可以幫忙復育珊瑚生態
台灣近海的珊瑚生態系, 數十年來由於各種人為因素, 退化十分嚴重, 眾所周知。
而人為因素不盡然只有負面的可能, 也有機會成為復育的力量。
在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 以及水域活動業者的共同合作下, 位於澎湖鎖港里的杭灣, 成為澎湖首個珊瑚生態人工復育的基地。
先在繁殖場內培育珊瑚、螺貝、海膽等幼苗, 再透過適當的移植設計, 轉移到杭灣的淺海區域, 並持續監測生長情況。
阿翔親身比對數年間造訪的直觀感受, 復育後的杭灣, 生態真的變豐富了!
這個模式令人感到興奮, 也是政府與民間共同合作的良好案例, 產業與環境, 相得益彰。
玩海很棒, 知海愛海更棒, 復育海洋生態, 那就最棒了。
#疫情期間謹慎冷靜多點善意
#海洋裡其實也有很大量的病毒但不太會影響人類啦

 # 虎井嶼 小學校現在全球各地多數的體制學校, 其教學模式, 大體源於逐步工商業化的歐美社會, 演變至今, 仍舊頗為重視"套裝知識"的灌輸, 以及相應的考試升學機制。雖然教育改革一直都被許多人掛在嘴邊, 言論倡議與思想行動的差距, 依舊如...
14/05/2021

# 虎井嶼 小學校
現在全球各地多數的體制學校, 其教學模式, 大體源於逐步工商業化的歐美社會, 演變至今, 仍舊頗為重視"套裝知識"的灌輸, 以及相應的考試升學機制。
雖然教育改革一直都被許多人掛在嘴邊, 言論倡議與思想行動的差距, 依舊如天壤之別。
在澎湖離島的小學校中, 看到快樂童年的可能, 與親近土地環境的更多機會。
當然, 凡事都有多面性, 快樂可能會帶來平庸, 即便"成功學"那一套早已變成流傳甚廣的迷信。
迎著自然的風與晴雨, 日日伴隨潮流與波濤, 校園裡經常有羊群與貓群出沒, 海洋生物就在目光可及之處。
.
所以晚上, 要不要一起來找蜈蚣?

 # 玄武岩的容貌  虎井嶼澎湖的陸域面積很小, 但海岸線很綿長。人類的壽命約以百年計, 岩石的時間尺度則是數十萬、數百萬年。廣義相對論發展之後, 我們擁有了截然不同看待世界的方式, 原來"重力"可能是一種"誤解", 而是質量造成時空彎曲的...
11/05/2021

# 玄武岩的容貌 虎井嶼
澎湖的陸域面積很小, 但海岸線很綿長。人類的壽命約以百年計, 岩石的時間尺度則是數十萬、數百萬年。
廣義相對論發展之後, 我們擁有了截然不同看待世界的方式, 原來"重力"可能是一種"誤解", 而是質量造成時空彎曲的一種現象。
我們以為無意識無生命的岩石, 也許隱藏著更多的奧秘。不禁聯想起, 許多古早人群崇敬"石頭公"的習俗, 以及許多高山民族沿革至今的"聖山"傳統。
短暫抽離現下的紛擾, 來虎井嶼, 欣賞自然吧。

 # 尖山村 顯濟殿澎湖的尖山村顯濟殿, 主祀的神明很特別, 乃東晉時期的良相謝安, 也是成語"東山再起"的主角。最令人感佩的是, 在台灣城鎮擴張, 建築更新的階段中, 顯濟殿的老廟被保存下來, 成為歷史建築, 廟方另擇空間興建了較大規模的...
07/05/2021

# 尖山村 顯濟殿
澎湖的尖山村顯濟殿, 主祀的神明很特別, 乃東晉時期的良相謝安, 也是成語"東山再起"的主角。
最令人感佩的是, 在台灣城鎮擴張, 建築更新的階段中, 顯濟殿的老廟被保存下來, 成為歷史建築, 廟方另擇空間興建了較大規模的新廟, 兩種需求同時滿足。
硬體之外, 宮廟的軟體經營亦頗用心, 今年度5月還獲選為傳統藝術中心民間劇場巡演的場址之一, 造福鄉親。
人在做, 天在看。

廣闊的珊瑚礁淺坪, 是澎湖潮間帶的特色, 對於靠近台灣海峽這一側的濱海居民來說, 潮汐可能是比節氣還重要一些的物候因子。希望能經常來看看, 這獨特環境下的好朋友們。 #除了美食佳餚以外的價值多多 #豐富但有些脆弱需小心對待 #攝於鳥嶼北側潮...
04/05/2021

廣闊的珊瑚礁淺坪, 是澎湖潮間帶的特色, 對於靠近台灣海峽這一側的濱海居民來說, 潮汐可能是比節氣還重要一些的物候因子。

希望能經常來看看, 這獨特環境下的好朋友們。

#除了美食佳餚以外的價值多多
#豐富但有些脆弱需小心對待
#攝於鳥嶼北側潮間帶

30/04/2021

人們多半喜歡暗黑夜空中絢爛的光彩, 煙火成為城市的盛宴, 雪梨歌劇院, 香港維多利亞港, 還有台北101大樓, 跨年煙火秀總聚集著滿滿的人潮。

有類似吸引力量的, 亦如澎湖花火節。居民與遊客自八方湧現, 略帶興奮地迎接15分鐘的華麗。

 # 澎湖石塔華人素來有風水之學, 早年間可能是臨場勘查地理的方法, 以選擇住宅或墓地的位置, 後來逐漸與各類術數及民間信仰結合, 專業化而成職業。風水學的初衷, 也許仍具有啟發性, 人在自然與天地之間, 如何認知與行為? 如今流傳的風水理...
27/04/2021

# 澎湖石塔
華人素來有風水之學, 早年間可能是臨場勘查地理的方法, 以選擇住宅或墓地的位置, 後來逐漸與各類術數及民間信仰結合, 專業化而成職業。
風水學的初衷, 也許仍具有啟發性, 人在自然與天地之間, 如何認知與行為? 如今流傳的風水理論原則, 則有待進一步的科學驗證。
澎湖傳統上是個深信風水的地方, 聚落民宅裡, 設置有大量的避邪厭勝物, 祈求能趨吉避凶。
石塔則是各類厭勝物中, 頗為特殊的一項, 多為聚落公產, 設置目的多半是彌補平衡村落中的風水缺陷, 止煞鎮風, 帶來平安。

久旱的島嶼, 沒有等到颱風入境, 只好曬曬太陽。 #日曬手工麵線
22/04/2021

久旱的島嶼, 沒有等到颱風入境, 只好曬曬太陽。

#日曬手工麵線

女總裁的投資戰略會議。"左邊的房子歸你, 右邊的船我全要了。"  😎😎
19/04/2021

女總裁的投資戰略會議。

"左邊的房子歸你, 右邊的船我全要了。"

😎😎

火熱的岩漿遇見海水, 平靜下來。千萬年之後, 一種名為人類的動物佇立其上。望著歷史, 以及未來,而, 我們只存於現在。
14/04/2021

火熱的岩漿遇見海水, 平靜下來。

千萬年之後, 一種名為人類的動物佇立其上。

望著歷史, 以及未來,

而, 我們只存於現在。

 # 土地的故事  台東地質公園  之二在希臘傳說中,有毀於地震水災的亞特蘭提斯王國,在四川盆地裡,有神秘奇異的三星堆文明,更別說,留下大量難解之謎的埃及金字塔遺跡。每隔一段時日,人們對於地球的認知,會產生巨大的轉變。這個探索歷程,應該還會...
15/01/2021

# 土地的故事 台東地質公園 之二
在希臘傳說中,有毀於地震水災的亞特蘭提斯王國,在四川盆地裡,有神秘奇異的三星堆文明,更別說,留下大量難解之謎的埃及金字塔遺跡。
每隔一段時日,人們對於地球的認知,會產生巨大的轉變。這個探索歷程,應該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特斯拉公司的業務之一,致力於移民火星,似乎超前過了頭。腳踏實地,也許先試著把自己和地球弄明白,整理妥善。
於是對土地有興趣,於是去旅行。
由於位處地質作用頻繁而明顯的東亞島弧上,台灣島嶼可說是鮮活的地質現象大熔爐,尤其以海岸線為精彩熱區。
台東富岡地質公園,主體是一處長約4公里的岩塊,在島嶼造山運動過程中,混入了上週文章提及的利吉混同地層中,而且還發生了頭下腳上的倒轉情況,也就是原本在底部的岩層被翻轉到了上部。
隨著重力的牽引與流體的切削,富岡岩層的形狀變的奇特多樣,豐富的紋路亦頗令人入勝。
原本在海裡生長的珊瑚礁,跟著地體的抬升也隆起於海面,覆蓋在砂岩之上,耐候的濱海植物,隨之生長。
鄰近的富岡漁村,原先應是海岸原住民阿美族的聚落,因為空軍基地的建設曾被迫遷徙,後來又移入了浙江大陳漁山島的移民。
故事太長,只待後續有緣,慢慢說。

05/12/2020

活動剪影:2020共生藻冬季公益小旅行

主題:探討中部平埔族群大遷移之巴宰族與南烘溪的故事。

#平埔族群 #巴宰族 #南烘溪 #生態漁法

20/11/2020
共生藻 延續聲明

10月份開始,夥伴阿弘如期開始了新的職涯,但阿翔原本即將任職的旅行社,卻突然發生了人事大動盪,因此我只去上班了一周。

恰好10月份,亦完結了共生藻先前既有的訂製團體旅行,在與阿弘討論之後,決定仍以阿翔一人公司的方式,延續共生藻的經營。

二日以上行程,10人以上團體,歡迎機關與團體需求訂製。

共生藻的特點是,提供台灣旅遊體驗的系統化設計與帶領。舉例來說,台灣最具世界性特色的雲霧森林,恆春半島東西兩側截然不同的海岸與海洋環境,南島語族發祥地的土地倫理,漢族先民濱海漁村的傳統智慧,以及所有客戶感興趣,可濃縮成旅遊主題的內涵。

所以產品的設計上,就不是景點與活動的拼裝;帶領的方式上,會希望旅客身心共同的參與。

期盼每一趟共生藻的旅行,都是深入人心與友善在地的。

面向太陽與大海,共生藻繼續生長。

04/09/2020

※ 共生藻旅行社 暫停聲明 之二
人在一生中要找到一份很快樂的工作實在不易,有些人需要領很多薪水,但是有些人卻想要擁有權力。金錢與權力都是驅動人類辛勤工作的兩支金鑰。但是在共生藻旅行社理念卻不是第一重要。共生藻旅行社理念是對所有生命給予尊重並互利共生,努力追求生態旅行對社會提供的價值,也參與企業的社會創新。看著阿翔這一路走來始終艱辛。
阿翔找了我創業共三次,第一次是八年前,當時我的經濟狀況不穩定,對經營旅行社更是沒有信心,最後打了退堂鼓,阿翔也沒有完成公司設立。第二次是五年前,阿翔在旅遊業已經待了十年。他常說:我十年磨一劍。這次我都準備好了,兄弟你要不要參加呢?我還是沒有答應他,因為我還想幫阿嬤與父親後半段的人生有個舒服的房子。第三次是前年的春節,這時我深思了一下,我這輩子都沒有做一份是我內心真正想做的工作,為什麼不嘗試一下呢?所以就開始踏上學習共生之路。
在當社員的這段日子裡,我和阿翔最常發想與討論的是如何讓我們客戶體驗到有系統性的生態價值,還有創造行程的學習性與有趣性。我們常常去台灣各處勘查,找尋最棒體驗與設計靈感。做出有別於市場上的生態旅遊。有時候也去大學當講師,找尋熱愛生態旅行的社會新鮮人。也受邀去電台講生態旅遊的新觀點與樂趣,期待更多的夥伴認識生態旅遊。每一季共生藻藻友們期待的公益小旅行也是我們兩人最熱衷討論並親手安排的工作。
共生藻旅行社遇到了中國停發觀光自由行簽注,導致主要客源無法來台。加上今年新冠病毒流傳全世界,導致外籍觀光客都無法從事入台旅遊。我的學習共生之路需要暫時停止了,但是並沒有後悔成為共生藻的股東與員工,而是更加感念這段參與的時光。因為我們在創造未來旅行社真正的價值。共生藻的信念沒有變,共生共存會陪著阿弘到下個工作上。創業原本不易,但是只要走在有價值的路上,總有一天會逆風飛翔。
(作者:阿弘)

04/09/2020

※ 共生藻旅行社 暫停聲明 之一
# 迴響,落葉之聲。
樵夫的斧頭向樹求取斧柄,樹給了它。
~ 泰戈爾 漂鳥集 (周仲諧 譯)
青年時閱讀到這詩句,入了心,歷經二十年。可喜的是,當年的初衷未變,即使,對於世界與生命的認知,已有了不小的演化。
共生藻的名稱由來,源於阿翔剛剛投入職場之時,在家鄉澎湖參與的環保機構,也就是"共生藻協會",那是我首次知道這類生物。共生藻是熱帶海洋裡的珊瑚,賴以生存的重要夥伴,後來發現,森林裡隨處可見的地衣,也是真菌和共生藻的結合體,他們看似不起眼,卻是陸域生態系的重要基礎之一。
以共生的心態從事商業,從事旅遊,曾被親友目為難以實行的理想。二十年間,商業環境中已有很多夥伴創建了社會企業,備感鼓舞的,另有像B型企業運動這樣的商業向善風潮,正在向全球的消費者與生產者們溝通,建構一個如同生態系的商業社會,有多麼大的價值,也才能正面解決許多環境與社會的問題及困境。
此時,共生藻旅行社五年了,迎接產業環境的考驗,一個偏重經營華人入境台灣旅遊的小團隊,只能選擇暫停。
從台灣土地裡受到如此多的滋養,深深感謝,彷彿並不是我選擇了生態旅遊,而是土地公婆賜予的安排。在台灣四處行走之時,清涼潔淨的溪水卵石,比山巔絕頂更令我感到親近,族群民俗的勞動與傳承,比精緻呵護的高級旅宿更使我觸動。這一曲豐美島嶼的樂府,此刻轉入休止符,而我知道它的迴響,將念念不忘,即使細如落葉之聲,亦無妨。
"一度,我們夢見我們是陌路人。我們醒來時,卻發現我們正互相親愛著。"
以泰翁之詩作結,共生藻的朋友們,有緣,再相逢。
(作者:阿翔)

28/08/2020

考察小結-守城大山越嶺道

在鬱鬱蒼蒼的南投縣行政區中有許多高山,但是中級山是一日親山的最佳選擇。而從眾多的中級山中又有四座號稱南投四大名山的頭銜:集集大山、水社大山、守城大山、溪頭鳳凰山。而守城大山也是當時日治時期日軍為了打亂原住民部族之間的溝通,將馬赫坡部落調至川中島清流部落遷移之古道。這次小編找了都沒有去過的共生藻之友們,組成探勘守城大山的探險隊。一同探訪這充滿歷史故事的守城大山。

守城大山海拔2420公尺,座落於仁愛鄉行政範圍中,整座山塊卻橫跨仁愛鄉、國姓鄉、埔里鎮三個行政區。我們這次探勘隊從仁愛鄉南豐部落的守關山南峰登山口起攀。登山口是座美麗的高山茶園,天氣晴朗時從茶園可遠眺馬海僕富士山、能高主峰、奇萊南峰。

我們一行人從守關山南峰海拔1320公尺的登山口進入,沿途一路陡上至三叉路口共1.2公里,約有500-600米的高度落差。但是沿途卻有很多高山杜鵑與野牡丹,從森林底層的植物至樹冠層的森林顏色多樣性讓人回味無窮。雖然大夥氣喘如牛,但森林生態的豐富與大自然芬多精也讓人忘卻生理上的痛苦。

從三叉路挺進守關山主峰路程約2.5公里,高度約500米左右的落差。因為走在山稜線上所以坡度較為平緩。這段山路開始出現霧林帶特有的植物,高大的櫸木與檜木開始現身,樹幹直徑超過一米以上的大樹頻頻出現。氣溫也涼爽許多,甚至雲層遮著陽光時還會有些許寒意。在七月這樣大暑節氣的日子卻有著秋分的天候。

登上守關山主峰時,四週都是高大闊針葉混合林,並沒有展望。但是共生藻之友的特性是做生態觀察,所以大夥都在找尋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例如:小齊與敬峰這兩位昆蟲的專家。沿途找尋特殊的螞蟻與昆蟲。當他們看到蟻群婚飛時臉上的模樣比登頂還興奮。

當我們往守城大山的路上繼續前進時,穿過一片箭竹草原後開始一路陡下跟著布條走了約500米後,我感覺不太對勁,叫住了領頭的隊友。核實了登山路徑圖,我確認我們走錯了路。因為從守關山主峰有一條山路可以去關刀山,我猜想我們一定是走在這條山徑上。所以一路返回至守關山主峰找尋正確的路徑。這一折騰又過了一小時。果然在接近守關山主峰時找到了往守城大山的路。

開始往守城大山的山脊稜線上要在箭竹林中穿梭,這個場景讓我想起爬太加縱走的痛苦經驗。好在老天爺很幫忙,沒有來一場午後雷陣雨。這段路跡不明顯,加上箭竹林密,走起來很費時。堆進還不到一半的路程已經是下午1430囉。所以為了安全考量,守城大山探險隊就步上回程之路。

雖然本次沒有登頂成功,小編也認真找尋以前日軍與原住民留下的遺跡。發現了幾處明顯駁坎的整平營地,極有可能是以前泰雅族舊部落的農耕梯田,也有可能是日軍在警備道建築駐在所的遺跡。有機會一定要找古道專家伍元和老師來一同探勘這歷史古道,讓伍老師來說說這段精彩的故事。

攝影 / 文 阿弘

25/08/2020
平埔道卡斯族牽田祭典

話說約200年前的埔里盆地並沒有漢人在這裡生活,當時埔里盆地只有兩大族群:埔社(邵族)、眉社(泰雅族)。但是經過郭百年事件後,平埔族群漸漸從西部遷移至埔里盆地來開墾生活,苗栗苑裡的道卡斯族就是其中一族。而當時的邵族人丁單薄,就將土地租給從外地遷移過來的平埔族來開墾農作。每年邵族都會從日月潭來埔里大小社收租,而這時平埔族就會舉辦牽田 EMALO 祭典,歡迎並感謝邵族將土地租給遷移過來的平埔族。這次埔里鎮房里里道卡斯族群親特別舉辦已經消失70年的邵族祭典,讓房里里道卡斯族和埔里居民可以親眼見到這部族之間互助與信任的文化活動。小編也記錄這美好的畫面與藻友們分享。

攝影/剪輯 / 文 阿弘

影片中筆誤補充說明:(1)當時邵族有旱稻文化,還不擅長種植水稻;(2)影片中介紹邵族前來收租和道卡斯族牽田祭的祭儀程序,以本次活動流程為主要背景。

21/08/2020

# 野自、毒小姐、與春秋茶園
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延續,中國長江流域洪災,俄羅斯西伯利亞荒原大火,不僅環境,而人事亦不安寧,美國大選將屆,導致了美中關係緊張對立升高到近乎冷戰的程度。
2020年的新聞,容易令人焦慮。共生藻的核心業務無法開展,也將迎來新的抉擇。澎湖之旅後,阿翔動念,想到另一位夥伴阿弘的家鄉去探訪親友,雖然不一定有機會言說,但我的心裡很感謝,一路以來,共生藻所遇見的好朋友。
那當然包括著,好兄弟野自,和他的媽媽毒小姐。
"野自"這個名字貌似有很多種解釋,我最喜歡的一種是,野性自然。早年結緣於埔里的蔬食餐廳,看著野自一步一步越來越投入環境的議題,他總是在支持各項有意義的工作,也包括和共生藻去探訪一些自然棲地或特色聚落。
野自的母親有著特殊的姓"毒",源於她的平埔族原住民血統,在埔里和台中經營過備受好評的蔬食餐廳,對於土地和小農,懷著說不盡的關懷。她總是溫暖平和地對待每一個人,用最多的愛鼓勵自己的一對孩子,如今以"毒小姐"名號行走江湖,銷售好吃到不行的"巫婆醬",開設養生的料理課程,自在過生活。
低調務實,如同共生藻的內在精神,每次見到野自和毒阿姨,都像暖流。
7月底,我們一行人,便邀請毒阿姨為我們舉辦一次野菜麵疙瘩料理體驗,上行至海拔約一千米的南投大同山,春秋茶園。
某次阿翔在毒阿姨餐廳裡用餐,喝到一款風味絕佳的紅烏龍,還加購了一包茶葉回去,就是產自春秋茶園。它的名字,取自老闆和老闆娘姓名中的"春"與"秋",如此美好的緣分,亦起自一場1999年的台灣大型自然災變,921大地震。
地震之後,南投縣許多災區民眾生計斷炊,魚池鄉茶葉產銷班葉金龍班長,試圖突破困境,以"森林紅茶"品牌,推廣有機紅茶,也給予許多在地朋友,相聚採茶製茶的機緣。
老闆娘秋美姊就在當時與毒阿姨結識,並受到友善土地的理念影響,將自己的茶園轉作有機,近20年下來,茶園以自然的方式生養,近年並新增栽植甜柿,就種在茶園的周圍。秋美姊邀請我們,10月甜柿熟了,可再來茶園相聚。
手擀著麵團,切成塊狀,投入大鍋裡,還加上剛剛從菜園裡採摘下來的美麗野菜。配上熱湯,食材送進口腔,一種平淡而甘甜的滋味,我知道這裡有豐富的營養,將會滋潤我們的身心。大地滋養萬物,亦復如是。
2020年看似是艱困的,也帶來不少的轉變。深信人間溫情處處,感恩一切的發生吧。跟宇宙萬有相比,我們所煩惱的,便如泡沫般虛幻,所以,期許自己和大家,活在當下吧。
記得,先來喝杯茶。
(文字:阿翔 / 相片:野自、阿弘、阿翔)

18/08/2020

# 赤崁漁村 石滬懷想
經澎科大胡俊傑老師團隊的小婕邀請,7月下旬,阿翔來到澎湖的赤崁村,參加認識石滬的活動。
石滬是一種在潮間帶設置的陷阱漁法,在澎湖就地取材,多半是以黝黑沉重的玄武岩石塊來搭建。石滬的兩側伸出長長的腳,需要一定的面積,才能捕捉到豐足的漁獲,因此搭建勞動量甚大,也需要長年的經驗,判斷當地海流與魚群的動向。
這次較開心的是,與耳聞多時的在地青年團隊相遇,他們是馥慈和宥輯,離島出走工作室創辦人。他們花費鉅大的心血和時間,在前人田野調查的基礎上,持續完善與建構了屬於澎湖石滬的線上資料庫,並配合空拍與實地的影像紀錄,非常令人感動。
澎湖群島位處海峽之中,海床地勢平坦,如將海水抽離,便宛如草原般延展。冰河時期海面下降,當時的澎湖,倒也正如大草原般的環境,因此在周邊海域,已發現到不少古老草原哺乳動物的化石。這樣的地勢,加上3米左右的高低潮差,充足的陽光、潔淨的海水,使得澎湖擁有全台罕見的廣闊珊瑚淺坪,潮間帶生產力旺盛。
所以潮間帶對澎湖居民來說,就像是另一塊養家的田,不同的是,並不需要耕種施作,只需要順著每個月適當的潮汐,下海去採集,滿滿的魚蝦蟹貝,就可以帶回家。
也由於潮間帶與近海生態繁盛,石滬等陷阱漁法應運而生,聽耆老們描述,過去石滬的漁獲量,多到需要用牛車來運送。如果在月光皎潔的夜晚採收丁香魚,魚群側身的銀帶光澤,能將海面反射得耀眼奪目。
很不想感嘆的說,這種景況,是數十年前的事情了。
潮間帶容易親近,受到的衝擊也較大,各種破壞性漁法(例如毒魚)、過度採集,或者不當的遊憩活動,也包括全球範圍的海洋暖化與酸化等諸多因素,澎湖潮間帶生態的嚴重退化,應該算是所有居民肉眼可見,心中沉痛的傷痕。
赤崁村面向澎湖北部海域,是石滬密度較高的地區,如今,整個澎湖卻幾乎沒有石滬再具備捕魚的效益,因此業主們也不加修繕,隨著浪濤,石滬一直在凋零。
這樣的情況,馥慈和宥輯當然心知肚明,但他們希望透過資料庫訊息的累積,加上室內與海濱現場各種石滬的課程及體驗,去為石滬的延續,盡一份力。基於善意,相信有很多人會擔憂他們未來的發展潛力,也許較年輕的我,也會勸告他們。現在,我給予深深的祝福,有機會就支持,且行且珍惜。
赤崁村的傳統漁業文化,面臨的挑戰,不僅是石滬,還有曾經盛極一時的丁香魚捕撈。而我似乎不忍再多加描述了,看著那些以船為家,皮膚黝黑的外籍漁工們,又會是多少艱辛的奮鬥故事?
晴空中燕鷗在飛翔,海裡還有丁香魚,石滬裡還有偶然造訪的海洋生物,而我們,還有愛。
(作者:阿翔)

14/08/2020

文化故事-日月潭自力造筏

日月潭是台灣知名的景點,但是大多數的觀光客對去日月潭旅遊的經驗就是遊船、騎單車、走步道...等。今天小編要介紹一種全新的玩法,集合所有團員的力量一起打造一艘竹筏,一起操舟划船至潭中央。這個活動就是自力造筏。

日月潭有一處月牙灣,那裡是非動力水上活動的天堂,整個水域提供非動力水上工具來使用。這個活動成團人數一定要滿20人喔。團體必須自行到月牙灣向教練報到,領取裝備後到碼頭水上平台開始活動。

當公司員工在日常工作久了,工作新鮮感漸漸退去時,公司主管安排團隊建立的活動是重拾同仁熱情的最好辦法。而日月潭自力造筏就是非常推薦的活動。日正當中,汗水交織,一群人一起努力完成一艘船。在湖光山色中一同划槳,朝同一個目標邁進。這不就是送個同仁們最好的禮物嗎?

攝影/剪輯 / 文 阿弘

11/08/2020
文化故事-一百七十歲的茄冬腳圳

文化故事-一百七十歲的茄冬腳圳

這條水圳陪伴埔里居民超過170年,貫穿市區與農田。

因為不曾聽過水圳的故事,也不知道水圳與居民的關係。

所以人們用水泥將它蓋住,讓他無法呼吸。

如今我們知道它的故事,也了解到它的價值。

我們是否應該起身為茄苳腳圳做些事呢?

百年水圳,百年樹人。

攝影師:劉孫齊 剪輯影片 / 文 阿弘

07/08/2020

# 海洋保護區 之 澎湖南方四島
許多人耳熟能詳,地球的表面,約有70%被海洋覆蓋。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海洋似乎從未全部沸騰過,也從未完全結冰過,相對於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地球表面的溫度如此穩定,其實算是罕見的情況,尤其太陽還持續在膨脹,輻射熱一直在增加,地球卻沒有過熱。
其中原因,海洋中微生物的溫度調節功能,居功厥偉,例如鈣板藻,在海面溫度過高時,會釋放二甲基硫化物,有助於雲的生成,繼而可降低溫度。再例如大氣物質的調節,也與海洋生物息息相關,許多被動物消耗的氧氣,是透過海裡的眾多藻類及微生物,行光合作用來補充的。
海洋諸多的生態價值,可能尚未被充分理解,但她遭受到的衝擊,也許一點不亞於人類居住和擴張的陸域。
今年夏季的持續高溫,讓海水的溫度也偏高,也許還加上海洋酸化等因素,在台灣南部各主要珊瑚礁海域,都發現了明顯可見的珊瑚白化現象,也就是與珊瑚蟲互利共生的藻類脫離或死亡,使珊瑚礁變成原有的白色,如果情況未改善,珊瑚蟲便會接著死亡。
海洋如此重要,逐漸受到各國民眾與政府的重視,以全球保護區面積佔所有海洋面積的比例來說,從2010年的1.6%,已成長到2017年的6.3%,今年度的目標,則希望能達到10%。
以台灣為例,最重要的海洋保護區,應為海洋國家公園。目前有兩個轄區,距離台灣本島較遠的東沙環礁,以及澎湖南部海域的四座小島周邊範圍,即南方四島。
上個月,共生藻舉行完無人島淨灘活動之後,也順道參加了位處南方四島範圍的海洋遊程,登上擁有豐富原始潮間帶生態的頭巾嶼,以及在珊瑚覆蓋率高、珊瑚種類多樣性也高的東嶼坪海域浮潛,大家玩得非常開心,也直觀的見證到,健康而自然的珊瑚海洋生態,應有的面貌是多麼美麗。
目前這四個小島的人口都很稀少,在數十年前,可能每個聚落都還有幾百人之譜,如今多半移居到馬公本島乃至台灣各地。也因為如此,小島上的建築,包括住宅、依地形而建的梯田擋風牆、民間信仰的小宮,都還有一定程度的留存,能推想過去生活的紋理。
傳統文化,亦如同生物的演化,在不斷變遷中,單純的復刻保存,似乎吃力不討好,因此在新的時代中,借鑒傳統的內在精神,承接基於土地的情感,將傳統以新的價值來延續,是生態旅遊工作者,不停思考與工作的課題。就像地方戲曲,從酬神喜慶的場所,轉變成室內舞台表演藝術的型態,傳統生活的體驗,例如物質循環經濟,敬天愛土的軟硬規範,手感與人情的溫厚,可能才是新的時代可以繼之發展的價值。
喜愛各類海洋活動諸如潛水的朋友,不一定那麼關注海洋生態的機制,以及她所面對的挑戰,此種情況雷同於喜愛健行登山者,不一定那麼熟悉山林的珍貴與傷痕。於是這變成共生藻團隊特別樂於分享的部分,在保護之後,發自內心地去親近海洋,並且,成為她的一部分。
#海洋遊程由珊瑚礁旅行社團隊執行
(作者:阿翔)

04/08/2020

# 澎湖姑婆嶼淨灘 公益小旅行
當我今年春天登上姑婆嶼,仔細端詳她的容貌,被小島海岸上,宛如掩埋場的垃圾量驚訝到。當時心裡就默默產生了一個小願望,希望帶著共生藻的好朋友們,來這裡淨灘,也許,會是一個很難忘的經驗。
因緣際會,來自台灣北部和中部,以及居住在澎湖的眾多好友們,真的在島上相遇,共同完成了一場淨灘活動。
姑婆嶼位處澎湖北部海域,南北狹長,為最大的無人島。冬季盛產紫菜,為做資源的有效管理,以聚落宮廟和社區合作社的名義及採集規約,向政府機關申請漁業權,既兼顧了傳統習俗,也確保紫菜能世世代代供給後代子孫。
我們撿拾了約40分鐘的海漂垃圾,便開始進行廢棄物種類的分析。雖然海漂垃圾種類的分析數據,不太可能很精準,但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學習使用大致類似的統計框架,累積出雖有一定誤差,但卻很值得參考的全球海漂物現況數據。以台灣為例,根據荒野保護協會在2019年公布的淨灘數據發表,可以看出來,台灣海邊的塑膠袋、飲料杯、免洗餐具和吸管等一次性用品,在過去五年內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足供驗證台灣限塑政策是具有成效的。
午餐時分,我們吃的是澎湖在地物產製作而成的包子和氣泡飲料,涼亭下有海風,稍事休息,緩解炎夏的酷熱。
難得登上無人島,阿翔設計了一個名為"海島小劇場"的自然體驗活動,有這麼一點時光,去感受島嶼上的風、水、音聲,和與之相連的我們的呼吸。採集一些自然物,透過它們當主角,以觸感來催化,述說島嶼上乃至地球生界,長遠的演化故事。
物種辨識的知識雖重要,但不是我們親近土地的唯一方法。共生藻偏愛的是,去認知,甚至去體驗,生態系統的運作機制。
這有助於,我們去建構一個友善環境的土地倫理。
當天最後的一個環節,希望除了留下影像,也能留下我們在小島的合聲,作為來訪的見證。選了一首海洋民族阿美族太巴塱部落的民謠,"太巴塱之歌",這首歌也曾為共生藻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回憶。
聲音能直達內心,古人甚至依此通達上天神靈。我們練習了一次,就正式錄下合聲的音頻與畫面,因為我領唱的失誤造成了一點瑕疵,但就這樣吧。
今年的夏天異常高溫,寒帶出現了荒野大火,熱帶海洋裡的珊瑚紛紛白化。據說自然災害的頻繁出現,還只是序幕而已。
要如何面對呢? 我沒有答案。行走生存於生界,能盡一份力,就努力去做,並接受一切的現實,不糾結。聽智者說,慈悲是宇宙的本質,我願意相信。
(作者:阿翔)

31/07/2020

考察小結-苗栗南庄的原民部落

共生藻小編這次受邀原促會前往苗栗探訪東河部落當遊程評審,見到了部落裡面的文化工作者對自己土地深厚的感情。首站我們走訪了瓦祿文化產業館,這個文化館是日治時期的警備駐在所。國民政府來台後改成派出所,1988年派出所改所址後漸漸荒廢。直到東河社區發展協會向原民會提出保留再造,現今已成為了當地文化產業的展示場域。可以在此處找到許多很有特色的工藝品與農特產品。

接下來我們前往石壁部落,故名思義就是此處有大石壁。南庄的東河源頭在鹿場溪,支流是比林溪。過了石門則變成大東河。東河流經石壁部落兩旁高山林立,山坡陡峭,山體上裸露出來的岩塊大峭壁象徵此處的地名。但是這裡卻住著一位天然染織的高手:林淑莉老師。淑莉老師研究傳統染織工藝許久,從苧麻纖維的採收製作到植物染料挑選與製作無不知曉。為了推展觀光還開設石壁染織工作室,讓遊客體驗傳統染織工藝。淑莉老師還在山上的自己土地種植了苧麻與小米,苧麻是原住民編織重要材料,小米則是原住民的主食。這樣有系統性的來推廣傳統工藝與農耕,著實令人感動。

最後小編介紹賽夏獵人體驗,這個活動最特別的是體驗團隊打造一個學習打獵的園區。獵寮的建材都是挑選自然的素材,所以整個體驗園區給我們有進入原住民傳統領域的感受。來到這裡我們會先有入山儀式,通知山神與祖靈要入山狩獵,祈求本次狩獵順遂平安。接著開始走入狩獵林道,獵人開始解說森林中的植物與族人的關係。如何找尋獵物的足跡,同時也將保育與永續的觀念告訴旅客,讓我們了解到獵人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護獵場,而不是狩獵技巧。

我們在南庄待了兩天一夜,這裡的河川是天然河岸,這裡的山林是蒼鬱森林,這裡的早晨有蟲鳴鳥叫。夜間天氣好時有滿天星斗。其實人類實際需要的不多,但是想要的太多。就像住在原鄉的每位原住民朋友那樣簡單生活,追求深層文化上對精神的啟發。或許調整生活方式才是人類進化的開始。

圖 / 文 阿弘

28/07/2020

活動報導-環保野炊

小編阿弘出身在四面環山的盆地,它的名字叫:埔里。因為四面環山,所以有很多自然的溪流可以親近。但是有很多人去溪谷烤肉玩水,結束後留下了許多垃圾在自然環境中,造成環境負擔。所以阿弘決定來一場環保野炊,給大家參考一下,野炊也可以環保喔。

在選材料時首先可以選擇多蔬食並減少肉食,例如:玉米、青椒、香菇...這些材料適合炭烤,也適合水煮。另外蔬食主菜可以採用麵腸、海苔糯米、或是素丸子也可以。如果一定要肉食,就選擇一樣主菜即可。本次採用開出菜單是炙烤三層肉佐馬告玫瑰鹽。肉品處理盡量簡單,馬告檸檬香氣加上玫瑰礦物鹽會減低肉類油酯的油膩感。

材料購買時,請自備環保袋選擇去傳統菜市場購物,減低一次性的塑膠垃圾產出。另外如果有塑膠包裝,記得在家中先將所有的塑膠包裝拆除。因為這些一次性的塑膠包裝在大自然中很容易被遺留在自然環境中變成了垃圾。

來到自然溪谷,首先我們可以利用環境素材製做桌椅,利如我們所處的溪谷有很多頁岩,我們就選擇一塊大頁岩當桌子,接下來就是找頁岩板來當椅墊。這樣也可以減低人造物到戶外的耗損變成垃圾。記得帶ㄧ把除草刀,整修休息區的野草,這樣休息區會很清爽舒適。

台灣的中低海拔山區都有竹子,我們也可以利用竹子來做竹筒飯,也可以做竹籤和竹杯。竹筒飯的竹子直徑不要超過10公分,這樣炭火會比較容易滲透入竹內加熱。米飯洗過後加入花生攪拌後裝入竹筒中,米裝入竹筒七分滿,泉水倒入九分滿。竹筒口用姑婆芋蓋起來,可用麻繩綁住封口。置入火堆旁約10公分,約莫一小時後即可取出。

當天野炊課程因為一場大雷雨,讓我們提前收工。最後將野炊成果帶回家中與夥伴們分享。期待未來親近大自然的朋友一起加入環保野炊的行列,幫助地球與環境減輕負擔。

圖 / 文 阿弘

24/07/2020

# 龜山島,火山地質活教室
週二的文章,提及位處島嶼東北,宜蘭北側的"龜蛇把海口"地景,這次要來聊的,是龜,即宜蘭東側外海約10公里處的龜山島。
台灣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板塊交界處,在其東北側,菲律賓海板塊隱沒進入歐亞大陸,隱沒的深層岩漿自地表裂隙迸出,造就了琉球群島,也一路延伸至龜山島與台北的大屯火山群。
龜山島仍擁有活躍的火山地質活動,近幾千年來有數次的噴發紀錄,可說是新生代的小型火山島嶼。小島露出海面的輪廓,形似一隻面向東方的海龜,因而得名。
在東側龜首的海崖附近,經常能見到海面被染成白色,原來這裡持續湧出著海底溫泉,硫化物的白,映襯著海水固有的蔚藍,煞是好看。
海洋生物學者鄭明修老師,在海底熱泉的噴發口,發現了一類極特殊的生物,它們被稱為怪方蟹。高熱、強酸的硫氣從噴口湧出,像一道煙柱向上冒去,沿途將海中的浮游生物"燙熟",這些生物部分會如同落雪般,向海床方向沉降,此時怪方蟹便傾巢而出,大肆覓食,等到海流改變干擾煙柱之後,怪方蟹便會回歸滿布硫磺礦的岩隙中躲藏。
十分特殊的熱泉生態系,鄭老師關於怪方蟹的研究,刊載於2004年12月的雜誌。
龜山島雖孤懸海外,但距離宜蘭海岸並不甚遠,自清朝後期以來,發展成小型漁村,聚落的遺跡現今仍勉強可見。1977年之後,由於軍事需要,全島納入管制,將所有村民遷移至宜蘭頭城鎮的仁澤新村,島上的信仰中心拱蘭宮媽祖,也隨之搬家,此後至2000年解除軍管之前,龜山島成為純粹的軍事據點。
現時的龜山島,熱情迎接對其獨特風貌感興趣的四方旅客,並配合良好的管理制度,島上的環境與生態,甚至人文遺址都有著妥善的維護。作為一個面積僅2.8平方公里的小島,龜山島的最高點有398米,加上3米的觀景台,被稱為401高地。想登上小島最高處,須向主管機關申請,每日限額100名,由領隊帶領團進團出,嚴謹的管理,是為了保護脆弱的小島生態系。
做為宜蘭居民返鄉路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海上地景,龜山島不僅是火山地質現象的活教室,同時也是居民情感的歸宿,土地與人的關係,本該如此。
(作者:阿翔)

21/07/2020

# 一次美好相遇 宜蘭壯圍旅遊服務園區
宜蘭北側海邊,素有"龜蛇把海口"的俗諺,蛇是南北延伸綿長、略顯新月狀的海岸,龜是海面上造型奇特的龜山島。
這一次,我們先來聊聊"蛇"的新故事。
長蛇的南端,遭遇到整個宜蘭平原地區最重要的河流,即蘭陽溪的出海口。如將海水退去,可發現河口堆積如小丘,海床的深度,向南北兩側逐漸陷下去。
細密的灰沙,經常揚起飛塵,如在東北季風強勁的冬天,甚至會將人的臉龐刮出紅印子來。觀光局選在宜蘭壯圍近海處,設置旅遊服務園區,用開放的心態,迎接兩位藝術家在此的相遇與大膽實驗。
建築師黃聲遠,與電影導演蔡明亮,以沙丘美術館的概念,打造這個原本定位成"遊客中心"的地方。
黃聲遠說,放下遊客中心的框框,讓這個地方散發本質的美與自信,而這個美不是借鑑其他的甚麼地方,而是完全面對此處的真實。所以,建築致敬沙丘,內部空間線條的遷徙,如同海流。
建築內部如同美術展覽館,播放著蔡明亮導演"行者"系列主題的影像作品,其中有一部是在壯圍海灘的新作。蔡明亮說,大家來這裡,不是來看"懂"蔡明亮的作品,是赤著腳踩著沙來參觀美術館,來壯圍海邊,來看太平洋。他想還原一些生活的痕跡,保存荒蕪的美感。
我從園區離開,陽光炙烈,向著海邊的方向走去,看見沿途砂質農田,種滿了瓜果和花生,許多農民叔叔阿姨們,在黑色遮陽網紗下勞動著。
"行者"系列的主角李康生,在各部作品中,著鮮紅色的僧服,以特殊的姿勢,極緩慢的速度,行走在人間大地。
走著,我們有了如此美好的相遇。
(作者:阿翔)

17/07/2020

文化故事-泰雅獵人

泰雅獵人,紋面不僅是榮耀的表徵,更是族群識別的標記。男子需曾經獵首,女子嫻熟織布方可紋面。

從語言學上來看,泰雅族分成賽考列克與澤敖列二大語言系統。兩大語群在語言與發祥傳說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如賽考列克群是從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的Pin sbakn。澤敖列族群為大霸尖山Papak waqa。泰雅族也是台灣第三大原住民,人口約八萬六千人左右。佔台灣原住民族總數的六分之一,以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平均海拔五百至兩千五百公尺間的廣大區域為其傳統領域。

泰雅族獵人敬畏祖靈Utux,遵從祖訓Gaga的民族。泰雅族的傳統信仰是祖靈崇拜,族人相信人的一生受到祖靈的主宰,並在祖靈的庇佑下得以豐收,豐獵和安全。泰雅族人每年舉辦以粟為中心農耕儀禮,如二月開墾祭,三月播種祭、五月除草祭、七月收割祭、八月豐年祭、九月新穀入倉祭、開倉嚐新祭與祖靈祭...等。gaga本意為祖先所定的制度規範,後來逐漸變成了血族、祭祀、地緣、共食等功能的群體。成員間發揮共勞合作與同負罪責,同甘共苦的團隊精神。

當我們認識越來越多泰雅獵人的文化,才知道泰雅獵人重視的不是狩獵技巧,而是獵人們對自然資源的永續使用,還有對獵物尊敬。一個獵人如果對大地沒有愛,那他勢必不能創造欣欣向榮的獵場。只有懂得尊重自然的獵人,才可以幫助族人壯大並與地球永續並存。

圖 / 文 阿弘

14/07/2020

在地夥伴介紹-大甲溪部落巡禮

大甲溪流經德基水庫後往八仙山下流過,沿途有一處泰雅族的部落。當地文化工作者啟動了社區再造,打造許多原住民文化的體驗活動。現在這個部落名叫:松鶴。以前又稱「古拉斯」、「久良栖」部落。早期是泰雅族原住民的傳統聚落,更早之前有個非常美麗的名字叫:「德芙蘭」。意思為水源豐沛而土地肥沃並宜居之處,因為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因大甲溪常見許多白鷺鷥在活動覓食,遠遠看去就像白鶴在飛,故改名為「松鶴部落」。

松鶴部落發展出一套令人驚豔的部落導覽模式,用實境遊戲結合部落創關的體驗活動。旅遊團員於松鶴橋為起點,負責擔任裁判與導覽員的當地原住民,會分配團員任務與提示行動。透過這個遊戲從走讀部落到體驗原民文化,還有認識部落產業全部結合再遊戲之中。小編也不願意透露太多細節。就邀請各位夥伴組團來體驗體驗。

另外晚間還有夜間生態觀察,當地夜觀行程結合生態導覽員與泰雅獵人一同到八仙山森林裡頭觀察夜間野生動物,當天晚間除了飛鼠之外,還有弱毒性的大頭蛇也出現蹤跡。同時泰雅獵人向我們介紹長鬃山羊的路徑,和獵人如何在森林中判別方位...等。學習到從泰雅獵人的祖訓中體現了生態保育的觀念。

台灣原住民促進會協助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設計原住民體驗遊程,共生藻小編受邀前往擔任遊程評審。看到大甲溪沿岸原住民部落在泰雅文化的推廣與復興上有長足的進步,著實為德芙蘭部落感到欣慰。台灣山林中最重要的資源是原住民與自然生態系統共生共存的關係。這也是台灣島上數萬年來人類與大自然相互依存的自然法則,值得人類好好學習並思考之間的共生關係。

圖 / 文 阿弘

10/07/2020

# 觀音山麓 人類大歷史
阿翔的居所,在大屯山側。社區聯外的道路上,有一座橫跨美麗山谷的橋梁,能望見淡水河、觀音山,傍晚和煦的夕陽,還有倒映在海面與雲朵上的霞光。
近五年來,差不多天天見著觀音山,而在今年6月的炎夏晴日,竟才初次造訪。歸來之後,記憶在騰飛,認知在串聯,總之,速寫了新一幅對台灣島嶼的印象畫。
畫裡,是關於島嶼上人類長時間的故事,或者用史家黃仁宇的詞語來說,即"大歷史"。
觀音山麓,有一處古老人類活動的遺址,現今前往的路況狹窄,周邊的環境多被開闢成果園和墓園,依據舊地名,這裡被稱為大坌坑遺址。
自從人類開始畜養動物,耕種植物,發展磨製石器與陶器等,就漸漸與野生動物的社會狀態產生較大的分野,並形成獨特的聚落文化,可定義為進入新石器時代。在大坌坑這個外觀十分不起眼的地區裡,卻是極具代表性的考古遺址所在,遺址中體現的最古老文化層,是距今約六千年的人類殘留,亦可視為台灣新石器時代的開端。
從器物工具的型制和語言的演變,大坌坑早期文化幾可確認為南島語族的祖先型態。南島語族東西橫跨大半個地球,從太平洋到印度洋,而他們的祖先,有一部份適應了台灣島嶼的生態環境,也有一部分發展出優良的航海能力和工具,從台灣的海岸出發,向南或向北啟動壯闊的人群遷徙活動。
這是人類學者劉益昌教授的研究觀點,細讀劉老師發表的文章,甚覺可信。觀音山下,埋藏著南島語族祖先的起源線索,也與台灣原住民各族祖先人群有著緊密的歷史連結,這實在,太令人激動了。
還不只如此,觀音山下,另有一個重要的考古據點,十三行遺址。
根據近年來的研究,台灣的史前人類,在約四千年前,已經發展出精緻與繁榮的玉器加工體系,除了島內人群的相互交易之外,還透過航海的長程交通,向外擴張。如今在環繞南海的諸多地點,諸如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國家的濱海遺址,都有發現來自台灣的史前玉器。這些自台灣出發的先民,落腳於南海諸國,其後代子孫,在兩千四百年前開始,又有部分順著洋流,重返台灣,並且帶來了玻璃瑪瑙工藝,以及高溫煉造的金屬製作技術,大幅影響了台灣原有的玉器和石器生產體系。
這些新一波的外來文化人群,沿著台灣的東海岸,一路拓展到島嶼西北部的淡水河口南岸,他們發現,觀音山腳下,有可以煉鐵的土,後來,他們形成了十三行聚落,台灣史前鐵器文明的代表性地區。
如此關鍵的人類遺址,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被政府規劃成汙水處理廠,在民間努力奔走之下,保留了原有遺址面積的一小部分,建設成十三行博物館,向公眾介紹,這裡曾經擁有的先人足跡。
二十一世紀,已走了五分之一,世間的人們,彼此對立的鴻溝,與理解的寬容,很弔詭地似乎在同步發展。至少,我們開始有更多的餘裕,用美洲原住民的觀點,來看待歐洲人移民拓墾新大陸的過程,用大的時間尺度,大的生態環境視野,來試圖解釋某地人群的發展與交流,而不受限於某種特定狹窄的政治觀點。
也許,這會影響到我們當下的認知與決策,其表現,就是我們在新世紀的土地倫理。
(作者:阿翔)

Address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共生藻旅行社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共生藻旅行社:

Videos

Shortcuts

  • Address
  • Alerts
  • Contact The Business
  • Videos
  • Claim ownership or report listing
  • Want your business to be the top-listed Travel Agency?

Share

Our Story

1 以友善互動和可持續的方式,促進 旅客 和 旅遊地區 彼此的良性交流。 2 收益回饋當地,促進 自然環境的保育、人文資產的傳承與新生。 3 提供旅客 享受豐富自然生態 和 參與當地生活文化 的深刻感動。 4 深度研究台灣旅遊資源,轉化成獨特的旅遊體驗產品。 5 協同亞太各地生態旅遊業者,建構可持續旅遊模式的社群網絡,影響產業現況。